您现在所地的位置:首页 > 亮点工作 > 向王金鉴同志学习 > 最新资讯
今天:
守望基层的好党员—追记诸城市龙都卫生院原院长王金鉴
发布时间:2016-05-06 08:29:48 浏览次数:1

    他在农村卫生院工作了34年,先后担任过4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一片赤诚、对职工群众满腔热诚,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细、做精、做到极致,用一生的拼搏和坚守,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精神追求,树立起党员干部学习的先进标杆。他就是诸城市龙都卫生院原院长王金鉴,2015年8月9日因病去世,年仅50岁。

    守望事业、扎根基层,以担当书写忠诚

    “我干了院长,就是要为老百姓服好务、让院里的职工有饭吃。” 2003年11月,王金鉴临危受命,调任条件艰苦的辛兴卫生院院长,面对着二三十号人,他许下承诺。

    “记得2003年的冬天,天还不是那么冷,但医院不景气,病房里也没个病人,工资也发不下来,刚参加工作时的那种热情也快要降到冬天的温度了。”谈起王金鉴到任时院里的状况,辛兴卫生院内科主任张金霞仍记忆犹新。上任第一个月,他四处筹集,东拼西凑为职工们补发了拖欠的工资,暖了大家伙的心,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那段时间,论工作他是全院最累的一个,白天带领职工干一天工作,晚上还要在卫生院值班,闲下来还要考虑卫生院的发展,可以说是身心劳累。” 辛兴卫生院查体科主任孙洪恩含着泪水回忆说,“医院没有好医生,他就外聘名医、内训职工;患者看病没场所、住院没床位,他就盖门诊楼和病房楼,改善医疗条件。”为尽快建起门诊楼和病房楼,他天天蹲守在工地上,“鞋上满是水泥渣子,衣服上净是油漆、涂料”,“就像一头小土驴”。半年多的时间,他愣是把一盘散沙拧成了一股绳,使一个负债累累的乡镇卫生院实现盈利,发展成为全市的领头兵。时至今日,辛兴卫生院仍是诸城市唯一一个拥有产科的乡镇卫生院。

    2009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民主推荐为诸城伤骨科医院院长人选,但考察组了解到他没有大专学历,不符合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的条件。对于这样的结果,王金鉴既没有诉苦闹情绪,也没有消极懈怠,转身又埋头于乡镇卫生工作。

    在妻子迟永萍眼里,王金鉴是个工作狂,干起工作来不要命。2013年,为迎接省级基本公共卫生考核,王金鉴坚持与职工一起连续加班40多个日日夜夜,等所有职工走了他才走,第二天早上他又第一个到医院。临近考核的前天晚上十点,王金鉴在医院门诊因劳累晕倒,醒后第一件事,问的还是工作完成情况和职工加班饭的安排。
 
    他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2014年10月,王金鉴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工作成了王金鉴减轻病痛最好的良药。他一边工作,一边治疗,与病魔顽强斗争了9个月。即使在病榻上也时刻牵挂着工作,身体状况一有起色,就抓紧了解医院情况、落实工作任务。“去世前几天,王院长还一个劲地问我医院里的情况,嘱咐我要好好工作。”龙都卫生院护士长李娜没想到,那竟成了他最后的交代。

    守望群众、枝叶关情,用服务诠释公仆

    在王金鉴工作过的医院,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患者至上。只要是患者需要,王金鉴都尽全力去做。

    王金鉴常说:“病人来医院治病,就是相信我们,我们就得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百尺河敬老院有个70多岁的孤寡老人到医院住院,王金鉴了解到老人经济拮据、孤苦伶仃,特意嘱咐医院伙房每天免费给老人送热乎饭,自己工作之余也常到老人病床前嘘寒问暖,聊天解闷。说起王金鉴,老人的热泪就在眼眶里打转:“碰到王院长是我们老百姓的福分,就是亲生儿子也做不到这样!”

    王金鉴没有什么对不起的人,惟有他自己和家人是个例外。“女儿那时候小,老问我,人家都有爸爸,咱家为什么老是娘俩?什么时候能见到爸爸?” 妻子迟永萍知道王金鉴心里不是没有她和女儿,是他心里装着更多的群众安危。辛兴镇有位抗战时出生的老人,王金鉴到哪里工作,他就跟到哪里看病,他看中的正是王金鉴身上对待群众的一片真情。“病号跟着院长走”在乡镇卫生院传为佳话。

    谁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群众就把谁捧在手里。王金鉴生病期间,前来探望的既有单位职工也有农民朋友。告别仪式上,400多人来为他送行,有的泪洒棺前,泣不成声。他的女儿王慧心深情地说:“如果不是爸爸去世,我不会知道他做的事这么有意义,有这么多人牵挂着他。”

    守望俭德、以院为家,凭律己倡树正气

    有人说,王金鉴既“抠门”又“小气”,然而他却以自己的独特魅力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他把医院的日子当自己家的日子过。盖辛兴卫生院病房楼时,为了节约成本,大到钢筋水泥、小到一枚螺丝钉,他都要亲自去买,货比三家。

    在同事的眼里,王金鉴是个“苦行僧”。一件夹克衫一穿七八年,不破不换。每天从家里拎着的饭盒是他中午的“标配”,冷硬的馒头和咸菜,他却吃得津津有味。他常常将剩下的馒头掰开晾在办公室或宿舍里,吃时就用热水泡一下,长毛了都不舍得扔。有一次,王金鉴看见餐桌上有几块职工挑出来不吃的肥肉,“谁扔的肉啊,这么浪费!你们就是没挨过饿。” 说完就捡起来吃了。2003年冬天特别冷,他给每个科室和病房买了一个小电炉子取暖,唯独他自己没舍得用,披着个棉大衣熬过了一个冬天。他把朝阳的宿舍都让给了职工,自己的宿舍前边就是车库,24小时不见阳光,自己在宿舍冻的直跺脚,睡觉得用被子蒙着头,别人劝他买个电褥子取暖,他却笑着摆摆手说:“俺就是个庄户孩子,这不算什么苦”。

    在王金鉴的眼里,卫生院就是他的家,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医院里,医院里下水道堵了,他亲自去疏通;电灯不亮了,他又去换灯泡;医疗设备出了故障,又是他去修理,村民来电话要住院,他又去接病人;工作之余,他还经常修剪院内花草,施肥、浇水……他就是这样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卫生院的发展鞠躬尽瘁。2007年,辛兴卫生院新的家属楼启用,他把最好的楼层让给了年长的,把原本分配给自己的楼房让给了医院外聘的放射科专家,自己搬着铺盖住到了办公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王金鉴走前的一个星期,预感自己弥留的时光已不多,执意要到龙都卫生院住院,“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医院里,看着自己的医院,心里踏实。”善良的妻子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但她知道,医院就是王金鉴的家,顺着他是对丈夫最好的安慰。

    王金鉴走了,留下孤苦的妻子和刚满18岁的女儿。临终前,王金鉴说,“我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这辈子值了,只是对闺女有亏欠,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女儿2015年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父亲却没能等到她的录取通知书。

    扎根基层、不计名利、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于细微处言说着真情大爱,于平凡中彰显着非凡崇高。这就是王金鉴,一名守望基层的好党员。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页面版权所有:中共山东省诸城市委组织部  电话:0536-6113397  地址:诸城市府前街2号  邮箱:zczzb@126.com
鲁ICP备12001482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