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有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在人们生活中广为传诵,如今,在山东诸城市有一位新时期的巾帼英雄,被誉为当地的“花木兰”,她就是诸城市百尺河镇挂任副镇长、水泊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建娥。她,在家里是位孝顺的媳妇、慈祥的母亲,在社区里是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在社会上是位一心为公,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方圆十几里,提起这位胆大心细、精明强干、公正廉洁、无私奉献的49岁的女“当家人”,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无不挑起大拇指。
她1987年参加工作,曾任东水泊村妇女主任、计生主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2009年1月至今挂任百尺河镇副镇长兼水泊社区党总支书记。20多年的农村工作,磨炼了她的思想意志,锻炼了她的工作才干, 陶冶了她的道德情操。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建娥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女村官、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潍坊市党代会代表,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女党支部书记、潍坊市三八红旗手、诸城政协委员、诸城市劳动模范、诸城市巾帼十杰、诸城市农村社区化发展先进个人等。
勇挑重担
走进水泊社区,宽阔的水泥马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一片片整齐有致的民房和一排排闪着银光的蔬菜大棚,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而同样是这个村,十几年前却是另外一幅景象。1996年之前的东水泊村,村级班子瘫痪、民心涣散,邪气大、民风乱,财务、两工、土地等各方面管理混乱,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村里不但没有积累,而且负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百尺河镇党委决心找出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当家人,几经研究,大家把目光落到了当时的计生主任王建娥的身上。王建娥是土生土长的东水泊人,对村里的现状非常了解,对于能否挑起这副重担,犹豫在三。
王建娥的丈夫说:“当时不用说东水泊村,就是整个百尺河镇,也没有一个女支部书记,加上村里的情况太复杂,实在不想让她干这个书记。”
一边是家里人的担心和反对,一边是党组织的信任和期望,最终,党员的责任感和一种不服输的念头使王建娥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这一挑就是16年。
挺直腰杆干,治穷先治乱
东水泊有句老话:臭鱼烂虾破棉袄,田间地头长满草,十家九户难吃饱,要娶媳妇真难找。一穷二白的家底,千头万绪的难题,应该先从哪里入手呢?经过村“两委”一班人的研究,决定先从清理债权债务和治理土地混乱这两个“毒瘤”入手,全面法理村里的混乱局面。她坚持治乱的原则是,自身正,不信邪,处事公。1996年秋天土地调整时,先从村干部开始,由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拿着米尺量,对于不支持的村民,王建娥和村两委一班人就白天工作,晚上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仍有个别人不理解,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一户姓王的多种了一亩半“黑地”,认为调整土地是干部和他过不去,拿着斧头辱骂恐吓王建娥。王建娥一句话震住了他:“我有一个头,你也是一个头,今天你敢把我劈了,你的头也剩不下,怕死不当干部,我死也死的有价值”。一句话憋的姓王的村民没有回上话来,撂下斧头回了家。从这事之后,土地就分好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王建娥刚担任村支部书记那年,经历了多起,但她敢于“碰硬”的性格和不服输的工作态度震慑了歪风。事情一传开,村里人都知道王建娥干起工作不要命,再也没有敢小看这个女书记,再也没人给她出难题了
千方百计谋发展,一心一意搞服务
东水泊村地处平原地,土质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了把资源优势、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尽快使群众富起来,王建娥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和群众座谈会,首先让全体党员干部达成共识:要在农业上实现富民强村,必须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最适合东水泊村的就是发展蔬菜。她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到寿光、青州、昌乐考察学习,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首先种投资少、见效快、低风险的保护地韭菜。1997年春天,村里统一调出90亩地种韭菜,在群众思想不接受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带头,每人种上2亩示范田,她自己带头种了二亩半。第二年春天,每亩韭菜平均收入3200多元,调动了群众种植蔬菜的积极性。2001年夏天,镇里要建设一个蔬菜生产专业村,一个硬任务落在了王建娥身上。镇领导要求,三天时间调出200亩地建蔬菜大棚,否则专业村将另行确定。三天时间调出200亩地,这个突击性的硬任务沉甸甸地压在王建娥身上。她发动党员干部一包一或几包一,白天黑夜连轴转,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炕头上,及时把土地调整到位,在全镇引起不小轰动,让很多大老爷们都感到汗颜。村集体对新建大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和统一通水、通电、通路,还帮助每个大棚户贷款5000元。由于服务到位,把群众的困难想到了前头,当年秋天,120个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在东水泊村拔地而起。村里聘请了蔬菜生产技术员,联系了十几个大菜贩子,建设了蔬菜批发市场,成立了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群众不出村就能把菜批发出去。第二年,每个蔬菜大棚年均收入1.2万元以上。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她上任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第一步。之后,她大力扶持群众发展养殖业,村里专门规划出了占地100亩的养殖小区,鼓励有养殖愿望的群众进入小区发展养殖业。目前,小区内已发展大型特种养殖场6处,年出栏500头猪以上的养猪场20多处,并在平日路以北沿路规划了建材加工区,促进了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为发展经济搞好各项服务的同时,她带领干部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几年来,东水泊村投资2万多元帮助群众安装了有线电视,投资10多万元安装了自来水,投资23万多元硬化了村中心街,主要街道两侧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每年的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村里总是力所能及的走访慰问困难家庭、残残疾人家庭。
家和万事兴,爱心聚和谐
王建娥在工作的同时,从不忘记家中的老人。她婆家、娘家都在本村,两边老人都年过八旬,又常年有病,王建娥不以工作忙为借口而放弃赡养照顾老人的义务,她对兄弟姐妹说:我白天工作忙,晚上照顾老人的事就是我的了。就这样,她把两边老人伺候的舒舒服服,让他们安度晚年。丈夫在百尺河镇的企业上班,王建娥无论春夏秋冬,早晨都是天明之前起床,为丈夫做好可口的饭菜;儿子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了,王建娥还是时时叮嘱儿子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告诫儿子认真工作,踏实做人……。在王建娥的带领下,村里涌现出了大批“好媳妇”、“好婆婆”、“和谐家庭”,东水泊村里曾荣获过“文明村庄”、“和谐村庄”等荣誉称号,村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挂上了“星级文明户”的牌子。
与时俱进站潮头,社区化发展立新功
2008年初,王建娥兼任了水泊社区党总支书记,她带领大家立足社区实际,从引导服务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布局,有效推进社区化发展。
立足社区实际,王建娥带领社区一班人,多次研究、多方论证,重新规划了“四区”——有机蔬菜种植区、标准化养殖区区、工业项目区、聚合居住区。在社区东南部、西北部规划了1000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区;在社区西南部规划了400亩的标准化养殖区;在社区中北部、平日路两侧承接了诸城精密铸锻产业园在社区内2000亩的规划建设任务;在平日路西侧规划了占地200亩的商住服务区。调动社区从事种养业群众的积极性,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
本着集约节约资源、加强社区管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原则,王建娥顶着巨大压力,在社区中心东侧规划了可容纳350户居住的5层居民楼10栋。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她积极争取青岛市城阳民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垫资开发。为确保居住区工程顺利建设,她与社区的同志一起,稳妥扎实地完成了建筑物拆迁、地上附着物赔偿、青苗赔偿等清理工作,使居住区得以顺利建设。
王建娥带领党组织班子成员通过采集居民信息掌握社区内存在的信访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对清理排查的所有问题,逐一登记建立台帐,把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全部纳入视野。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不稳定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区分性质,把责任落实到人,明确解决时限,逐项认真解决,把工作做细,做好。集中时间化解影响社区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夯实了稳定工作基础。
如今,重任在肩的王建娥,仍以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正与大伙一同在建设新农村的大道上,阔步向前,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