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他从一个年收入近百万元的企业经理转身干起了吃力不讨好的支部书记;七年后,他让小打小闹的庭院经济变成了造福一方百姓的支柱产业。一提到孙万红,老百姓总会说出一串称呼:“万书记”、“貂头”、“孙万能”、“孙有办法”…… 这些昵称揭示的是老百姓对于一个共产党员的口碑,也是孙万红几年来无私奉献、勤恳为民工作的沉淀和浓缩。在他的带动下,十里社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社区。
“作为党员,就应该在组织需要、群众期盼的时候站出来”
2005年,孙万红已经是年收入近百万元的企业总经理了。当时,密州街道领导通过调查了解到,他有文化、善经营,并且具有敢想敢干的特点,想让他回居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这个消息对孙万红来说十分突然,当时他不仅有近百万的年收入,而且也萌发了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念头。听到消息后,一些亲戚朋友纷纷劝他,说凭着年收入近百万元的企业经理不做,做出力不讨好的支部书记能有啥。父母也极力反对,妻子更不支持他。
他可真是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但是,面对上级领导和父老乡亲信任和期待的眼光,不服输敢想敢干的孙万红没有犹豫,他暗下决心:干,而且一定要干好,干出个样子来!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劝阻,他毅然决然地到十里四村担任了支部书记,在撤村建设区后,又担任了十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带领大家致富,比为自己赚钱有劲头。”
早上5:30,孙万红从床头拿起罗列着一天工作内容的小纸条,对所列工作如何安排进行逐一思考。7:30,到达办公室,按照小纸条的内容,逐一打电话给相应的分管负责人进行安排,并约见需要面谈的相关人员;8:00动身到市级部门咨询产业园的手续问题; 9:10……12:00,到合作社办公室准备参加中国毛皮协会会议所需的单位及个人证件材料; 1:30,准备明天的社区工作推进会议发言内容;2:00,与处理社区居民一例房屋纠纷事件的分管负责人谈话,交流纠纷处理进展;2:40……3:50……4:15……6:00,下班。晚饭后,用纸条罗列出第二天需要做的工作,11:00,睡觉。
孙万红几乎每天都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白天用来工作,深夜失眠时间用来思索。
十里社区有近年特种动物养殖传统,但养殖户一直是分散的庭院养殖,不成规模,效益不高。身为十里的当家人,孙万红决心把这个传统产业做大。他大胆突破庭院式的分散养殖方式,牵头成立了诸城市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良种供应、饲料供应、技术指导、协调贷款、疾病防治和销售服务的“六统一”服务。
然而,合作社建立初期,报名者寥寥无几,很多群众都满腹疑虑。“喊破嗓子,不如先干出个样子”,孙万红动员所有党员先干一步,为群众树立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样板”。一年下来,入社的养殖户不仅水貂的出栏率高,销售价格也高,平均每户多收入10万元。“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群众看到了入社带来的实惠,纷纷要求入社。到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养殖户1509户,年可出栏水貂620多万只。
孙万红没有止步于此。2007年,他响应诸城市委和街道党工委关于成立联建党总支的号召,带头与集体经济薄弱、管理相对落后的东山社区联合成立密州街道第十七联建党总支。他依托联建党总支搭建的平台,整合十里社区在特种动物养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东山社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进行对接,通过严格的土地流转程序,在山岭薄地上建起了一处占地1600亩的大型特种动物养殖基地。他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十里社区的养殖户搬迁到养殖基地,通过实例让这里的村民亲身感受到特种养殖的好处。同时组织联建村的党员逐家逐户进行动员,并通过算账对比、现场参观、请养殖大户“现身说法”等措施,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没有资金,孙万红帮忙协调贷款,没有技术,合作社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慢慢的,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到基地从事特种动物养殖。
养殖基地的建成和发展,使十里社区特种动物养殖的规模扩大到近7000亩,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增收致富项目,加快了社区产业结构调整。几年下来,已带动当地500多户群众从事特种动物养殖,促进了周边1500多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011年,东山养殖基地出栏水貂200多万只,实现销售收入近4亿元,户均纯收入20多万元。从一年单纯靠种地收入两三千块钱到年收入10万元、20万元,孙万红让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切身感受到城里人的富裕生活,昔日的山岭薄地也变成了招财进宝的金土地。
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土地、环境、饲料、管理等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特种动物养殖业已处于“原地踏步”状态。怎样才能让这个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老百姓,孙万红不知思考了多少个日夜,有十几年企业管理经验的他,深知转方式调结构已是迫在眉睫。
孙万红多次组织召开“转方式、调结构、兴产业、惠民生”座谈会,集中研究制约产业发展瓶颈,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创新党小组设置,在坚持个人自愿的前提下,根据每名党员的志趣和特长,将社区200多名党员划分为土地流转、品种改良、粪便处理、饲料供应、技术推广、市场销售、疫病防治、集中招工8个特色功能型党小组,各党小组分线作战,针对问题,制定出具体办法和计划,并向党支部和群众公开承诺,进行全力攻关。在孙万红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党员的努力,产业发展受制约的状况逐渐改善。
在理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他积极推进集约化养殖,向科学要效益。在新建的养殖区里,孙万红采用“养殖超市”模式,统一生产流程,统一物业管理,统一上下班制度,力求将从事特种动物养殖业的农民逐步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用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他着眼长远,积极推进一家一个大学生战略,鼓励社区居民“借智生财”,与大专院校合作,聘用大学生进入养殖区,用四年的时间,完成大学生雇工到大学生合作伙伴的转变。同时,为提升裘皮交易模式,增加合作社收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农展会”,与香港奥天奴集团合作,建设集拍卖交易、商务洽谈、仓储物流、购物休闲、时装设计于一体的国际裘皮物流园,进一步延伸拓宽产业链条,规范裘皮交易秩序,搭建农产品走上世界的平台,推动特种动物养殖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项目建成以后,不仅进一步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而且,年可以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个亿,打破特种动物养殖因是农产品,零税收的局面,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也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关于利用该项目造福居民的方式,孙万红早已有了打算:社区从每张交易的裘皮中收取2元钱,按每年拍卖水貂皮600万张计算,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200万元,为社区公共服务和居民福利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其实,产业转型发展只是手段,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将貂皮的形象从人们心目中脏兮兮的初级农产品提升到艺术品的位置,把从事特种动物养殖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产业经营者,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孙万红说。
“给群众办事,凭的是人心”
2010年6月,根据诸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征求全体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十里社区取消了原有六个村的行政建制,孙万红当选为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能者多劳,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面对由六个村组合起来的“大摊子”,“寝食难安”已经不能形容孙万红最初在巨大压力下的焦虑状态。要干就要干好,不能辜负群众的期盼,这是他的信条,但从哪里下手呢?
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干部培训,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孙万红迅速找到了突破口: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他带领党委一班人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探索,整合原有资源,重建党组织、自治组织、群众组织,激发了社区各方力量的活力。一时间,十里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成为各方学习的榜样。
通过搭建组织平台,社区运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孙万红是一个永不满足、不怕事儿多的人。他觉得自己虽然一心为居民服务,但并没有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2011年3月,他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头像印制在红色的卡片上,把“听民生 察民情 聚民智 解民忧”的短信平台联系卡发放到社区1861户居民家中,建起与居民沟通的桥梁。 平台开通后,意见、建议、求助……孙万红更忙了。
“孙书记您好!我叫李桂荣,是十里社区居民吴金花的丈夫,籍贯五莲县,1987年来到贵村,至今没有户口,求您帮忙办理。谢谢”。办完户口以后,他又发来了短信:“孙书记:在您的精心帮助下,圆了我26年的梦,终于成了正式的十里社区居民,我们家的户口本已成为整体,也像个家样了。孙书记,成为您的居民,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携全家一定要以您为核心,发家致富,做一个好居民。”
去年6月4号中午12点50分,居民管恩全发到平台上信息:“孙书记,我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即将离开人世,弥留之际,想见组织一面。”看到信息后,我马上拿起一枚党徽,提着一床被子,来到这位老党员家中。见到昔日并肩学习、工作的同志躺在炕上,已不能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见到我,老管用深切、留恋的目光看着,流泪了。我俯下身紧紧抓住他的手:“老管同志,感谢你为组织所作的一切,组织一直挂念你,安排我来看望,谢谢,谢谢您。”我把党徽庄重的戴在他的胸前,直起腰来,举起拳头说“老管同志要坚强、坚强、一定要坚强。”老管奇迹般的跟着举起了右手,注视着我,嘴唇颤抖着,流露出了对党的热爱。看到这些,站在一边的亲朋们,突然一下子全跪下了,老管捂着那枚戴在胸前的党徽,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就连在面对外地群众的时候,他炙热的为民情怀也丝毫不减。2013年2月的一天,一位滨州的妇女慕名找到孙万红,说是从电视上看到他带领群众养貂致富的消息,来学习养殖技术。他不仅热情接待了这位妇女,还安排工作人员带她到养殖户家中交流、购买种貂,并送至车站。
一桩桩,一件件,与居民的亲密互动使孙万红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质朴的真情,在别人看来也许很小的事情,在孙万红眼里却是一个个“火速执行”的命令。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十里老百姓,可是在家人眼里,孙万红却是“自私”的。“每次过生日,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都会包好水饺等着我回家,就这样让老母亲等了六年,直到去年老母亲走了,也没能和她吃上一次水饺。”孙万红哽咽着说,他觉得欠家人的太多。 7月25号他收到一条匿名短信:“情系社区,关爱民众,健康的父母是子女的福,热心的干部是群众的福,相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与和谐。在您辛劳之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向您致敬!”“值了。”谈到这条短信,孙万红用这两个字表达他的满足之情。
“我只是想为乡亲做点事,不为别的”
身居“官位”,难免有“灰色利益”自动上门。对于钱财,孙万红看得很淡。“我只是想为乡亲做点事,不为别的。这比单纯赚钱更有意义。不然,当年就继续做我的经理了。”孙万红如是说。
除了亲朋好友,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家在哪里。逢年过节,除了上级领导,基本没人能打通他的电话。对付找上门的送礼者,孙万红也有一套独特的办法:他让儿子在阳台上装了一套滑轮装置,那些扔下东西就走的人走到楼下的时候,他们送来的东西也被吊篮“送”到楼下了。“你们这是在害我!”他经常这样说。
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一个朋友听说社区有个工程在招标,硬塞了一个信封给他。孙万红清点了一下,居然有八万块钱。他心里明白,自己收下这八万,乡亲们损失的将是十八万,也许更多。但思来想去,他决定收下这笔钱。他让会计给朋友开了一个收据,名目是“社区建设赞助费”,并在工程奠基仪式上特别感谢这位朋友的“慷慨之举”。朋友非常生气,一度与他断交。但十里社区也因此形成了一项不成文的制度,对于行贿者硬塞的财物,一律以“社区建设赞助费”纳入社区收入,用于社区建设和居民福利。
2010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十里社区大院里分外热闹,孙万红主持召开了一个特殊的“拍卖会”。拍卖桌上摆着一堆被迫收下的礼品:购物卡、玉器摆件、高档酒、茶叶……几十位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举着号码牌争相出价。礼品全部拍卖完后,一万七千多元的收益全部以外界赞助费的形式计入社区收入。
用“高调”的方式来公开处理“阳光背后”的事情,孙万红就是要“秀”给全体工作人员看,在工作团队中倡廉;“秀”给全体居民看,增强居民对社区工作班子的信心:十里的风是清的。
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孙万红用一腔热血造福一方人民,用实际行动向父老乡亲证明了一位共产党员诚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