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防御工事距我前沿阵地约100米,中间隔着一条不深的小山沟。当我军先头部队越过山沟上坡攻击时,敌军突然在前沿阵地下方启用了一个扇形的多射孔暗堡,致使我先头部队伤亡很大,对我军的攻击造成很大威胁,前面的战友不断出现伤亡,后续部队照样还得往上冲。当时冲在前头的张副排长腿部已经受重伤,不能站立,他匍匐前进了约20米,就爬到了敌暗堡射击孔下方,随即拉响爆破筒导火索,从望远镜观察到,他在拉响导火索、将爆破筒投入暗堡射孔内、并用受重伤的躯体死死地抵住爆破筒,这一连串的动作不到3秒钟,就在不到3秒钟的时间内,张副排长举了两次攥着拳头的左手,并且回了一次头,就在他回头的一瞬间,轰的一声大爆炸,张副排长与美军的大暗堡同归于尽,为国捐躯了。
老人家的声音越来越小,后来直接听不到声音了,笔者只顾快记,也未发现老人家的表情,当听不到声音了,猛抬头一看,老人家的泪珠在眼里直打转。停了一会儿,臧老继续小声说,战斗结束,师长在总结表彰会上讲,咱24军报请志愿军总部,批准张副排长为“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他还说,根据从望远镜观察到的现场和各级领导的推测分析,张副排长牺牲前的两次举手,很可能是呼了两个口号,一个可能是“战友们,冲啊!”,另一个就是“共产党万岁!”。师长以悲痛的心情介绍英雄事迹的同时,自己率先脱帽向牺牲的战斗英雄默哀,在场的全体指战员都自觉地随着脱帽默哀。康林师长最后说,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像张副排长这种“抗美援朝鏖战勇,捐躯殒首称英雄”的典型事迹永远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来学习。后来张副排长的英雄事迹在《人民日报》上以“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为题专版介绍了他的英雄事迹。
由于讲战斗英雄的事迹太投入,引发了老人家的悲痛心情,仿佛将情绪拉回到了朝鲜战场,臧老沉默良久,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继续说,朝鲜战争的最后一仗,也是最残酷的一战是金城反击战。美国清楚地认识到,金城防线一旦被攻破,志愿军就可冲过“三八线”,直取汉城。所以美军对此战孤注一掷,投入总兵力120万人,地面部队就有24个步兵师,其中李承晚就有16个步兵师。我军总兵力已达180万人(其中朝鲜人民军45万人)。地面部队有25个军团(其中朝鲜人民军6个军团),此时,无论兵力、火力及作战物资的充足程度,还是全军指战员士气的高昂程度,都大大地超过了美军,志愿军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这场反击战。
志愿军总部命令:“从1953年5月11日开始,在横跨朝鲜半岛100多公里的战线上,哪个部队做好了进攻准备,就可开始发起攻击。”我们24军准备工作最充分,所以从5月11日晚10点就发起总攻。步兵未动,我们炮兵先打。刚入朝时,炮弹运不上来,不舍得打,只有见到敌火力点才打,还得瞄了再瞄,生怕打不准,浪费炮弹。现在炮弹充足,一打就是20分钟、半个小时不停止。有一次攻到一个比较宽的敌人阵地,为了能压住敌人火力、掩护步兵进攻,必须密集射击。上级命令机炮连的火炮,必须每分钟打9发炮弹,超了任务受奖励,完不成任务受处分。这个放炮的速度从来没打过,心里没底,觉得任务很难,我是炮兵班长,要承担责任。本来一个班只操控一门火炮,班长不安排具体岗位,可当时我班的炮手是刚补充进的新兵,怕完不成任务,全班跟着受处分,所以我就亲自出马,换下了新炮手。炮手操控时,就得像外科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一样,眼盯着炮膛,前一发炮弹的余烟未散尽,就得伸手接过后一发炮弹,来不及去看炮弹是谁递过来的(像医生手术时伸手接医疗器械时不看是谁递的一样),因为这样的用弹速度要三个人递炮弹。命令明确指出,要用速度压住敌人,使其无喘息机会,赢得步兵进攻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减少伤亡。命令我们一打就要半小时,且无命令不准停炮。在敌人的还击中,有一发炮弹落在我们炮位的左侧,当场就有一位战友牺牲了,有两位受重伤,受轻伤的战友仍坚持着战斗。那一次反击战斗,我们团负责的阵地向前推进了1.5平方公里。只我班的一门炮半小时就射出了360发炮弹,平均5秒钟就放一炮,实际完成每分钟12发炮弹,就在有伤亡的情况下,圆满地完成了射击任务。在那一次战斗中,我荣立三等功。
臧老有点激动,同时还有点自豪地继续讲述着在朝鲜战场的一些经历。我们在金城反击战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又一批“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入朝慰问志愿军将士。这一次的慰问团规模很大,据说由1千多人组成的总团又分若干个分团和慰问小组。这次主要是慰问产生过战斗英雄的基层单位。因为我所在的团、营、连都出过战斗英雄,所以这几级的作战单位慰问团都到了。到我们连的是个慰问分团,他们的到来,受到全体指战员的热烈欢迎。慰问团的负责同志首先讲话:“我们到朝鲜来,首先是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代表祖国人民慰问和看望咱们的人民英雄及全体志愿军将士,第二是来向咱们的人民英雄学习,向全体志愿军指战员学习。”话音未落,全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同时全体指战员激动得眼泪控制不住地顺着布满战斗灰尘的两腮无声地流淌着,在两腮上形成明显的两道“屋漏痕”。慰问团演出的节目,全是由战斗英雄和模范集体的事迹改编而成的说唱节目。演出结束,我们恋恋不舍地送慰问团出了坑道,并派战士护送到下一个慰问单位。
臧老讲着讲着突然站起来,面对笔者张开双臂边比划边继续说,金城反击战这一仗打得太过瘾了,也为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定了调子。这次反击大战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我们24军都参加了。在战术上,总部要求采取“抓一把讨了便宜就走的方式,歼敌后迅速撤离阵地,以免遭敌炮火杀伤”的战略。第一阶段的战役是从5月中旬开始的,志愿军以60军、67军、24军、23军四个军的兵力,先后在强大的火炮支援下,向美军及伪军8个师的正面支撑点发起猛烈的反击。由于发起进攻突然,攻势凌厉,我军的卡秋莎火箭炮部队也秘密参加了战斗。卡秋莎一发威,炮弹像呜呜地刮大风似的飞向敌人阵地,火光红透了半边天,几平方公里的敌人阵地全部覆盖。敌人阵地立时迅速燃烧起来了。卡秋莎炮放完后,地面进攻就是步兵的事了,它就不管了,但需要立即转移,以防敌人袭击。战至下半月,我方阵地又向前推进2平方公里,取得了反击战的初步胜利。
我军第一阶段反击作战结束后,参战部队稍事休整,于5月下旬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反击作战。这次反击将攻击目标扩大到进攻敌人营一级的阵地。这次我军进攻的力度更大了,大炮小炮火箭炮,齐声轰鸣,像春节放鞭炮似的响个不停,声音震耳欲聋,阵地上脸对着脸讲话都听不清。老人摸着自己的耳朵说,我的耳朵就是在那次战斗中震聋的。这炮,整整打了半个小时,打完后,敌人的阵地燃烧成了一片火海,地上腾起的烟尘是红色的,天上翻滚的云彩也是红色的,打得美军连汽车、坦克也不要了,丢盔弃甲,一路向南退去。志愿军又取得了第二阶段反击战的胜利。这次胜利,60军战绩最好,把阵地向敌方推进了40多平方公里,67军向前推进了10多平方公里,我们23军和24军这次不是正面主攻,也将阵地向南分别推进了约2平方公里。这一反击战的再胜利,使美军朝鲜战场总司令克拉克愈感到震惊,但还无诚意进行停战谈判。你不服输,我们再打!
在1953年的6月底、7月初,志愿军又发起第三阶段反击作战。志愿军总部命令:“在此阶段,各兵团可放手作战,如反击成功,情况有利,可继续向敌纵深做有限度的扩张,且要狠狠地打”。这一“狠狠地打”,让志愿军如虎添翼,横跨朝鲜半岛100多公里的战线,全线发起总攻,各兵团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平行推进。我军1000多门大炮,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地向敌人猛轰,我卡秋莎火箭部队2个师,负责打击敌人主要目标。在不到半月的时间,我方阵地又向南推进190多平方公里。我们正在节节胜利稳步推进的阶段,朝鲜半岛汛期到了,比我们山东来的早,而且还是经常大雨倾盆。战前预计,战斗争夺一定很激烈,流动性比较大,食品供应有难度,所以每人预先配备10天的熟食,都是压缩饼干和鸡蛋粉。军用压缩饼干比现在的饼干厚一点,据说一块饼干的营养能顶半斤馒头。战役开始没几天,就遇上大雨了,又要打仗,又要行军,又没有雨具,全副武装的战士都泡在雨中,全身上下全都湿透了。饼干和鸡蛋粉在粮袋里都泡成米汤,顺着粮袋流掉了,最后粮袋成了空的。虽然什么吃的也没有了,仗,照样还得打,战友们饿着肚子,打了一天半仗,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215团的阵地仍然向前推进了1平方公里。
为有力支援第三阶段的反击战,志愿军后勤司令部进驻前线统一指挥,并调集10个汽车团,2000多台汽车,昼夜赶运作战物资15000吨,其中炮弹就达7000多吨、70余万发,炸药124吨。在志愿军强有力的打击下,美伪军招架不住了,若再打下去,恐怕连汉城也保不住了。在此形势下,双方同意划分军事分界线,不过这次的划分较前两次对朝鲜有利,我军又为朝鲜向南推进了330平方公里,扩大了朝鲜的地盘,最终将南北朝鲜的军事分界线订在了“三八线”上。
访谈接近尾声,臧老将双手一摊,以胜利者的姿态,微笑着像总结似的对笔者说,在朝鲜战争中,美军的下场用“穷兵黩武假老虎,弃甲曳兵终服输”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臧其旺 口述 王先贵 整理 作者系繁华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