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后的新家
72岁的李新是南湖开发区郝家村社区南李家庄子村民。2016年元旦刚过,家里不慎失火,烧得家徒四壁,连双吃饭的筷子都没剩。各级党委和全村邻里帮他家解了燃眉之急。李大爷说:“不是党委和老少爷们帮,我和老伴真活不成了,这个恩我要报一辈子。”
据该村党支部负责人刘增礼同志讲述,今年1月8日午饭后,李新家突然失火。当时李新正在邻居家帮忙,他老伴卧病在床,被浓烟呛得喘不过气来,但无力起来看个究竟,不知道失火了。很快浓烟冲出了门窗,被邻居发现,邻居立刻跑着将李新的老伴背出了火场。刘增礼赶到现场时,火舌已经弥漫了屋子,他立即组织村民救火。社区台家村党支部负责人刘瑞武路过该村,也立即同村民一起救火。当李新得知家中失火,跑回家时,大火已经冲出屋顶,浓烟卷着火苗直冲云霄。
南湖区党委委员和郝家村社区党委成员闻讯后相继赶到火灾现场,投入了救灾活动。随后不久,消防车也赶到了现场,高压水柱很快斩住了火势。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南湖区和郝家村社区两级党委全体成员都不下“火”线,衣服都湿透了。经过大家努力奋战,大火很快扑灭了。
采访中,台家村党支部负责人刘瑞武的母亲讲:瑞武去年冬有一天下午,说是去社区值班,可回家时全身满是泥巴,衣服湿透了,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把全家人吓了一跳。
在消防大队的“消防出警记录”中笔者看到,2016年1月8日下午2点29分34秒,接到火警电话,消防大队立即命令消防中队李兆林带队出警。从接到“出警命令”,到消防战士集合出警,到消防车开出车库仅用57秒。消防车二车编队,15名战士参战,在交警的配合下,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火灾现场。
消防大队到达现场后,当即制定了作战方案:兵分四条“干线”,一条干线控制堂屋火势,第二条干线针对南屋屋顶的外部火势,第三、四两条干线,分别控制堂屋东西两侧与相邻房屋结合部的火势,防止火势向两侧民居蔓延。不到20分钟基本控制住了明火。求援过程中,房主想起炕头的一个角落还有一摞现金,是房主几年的积蓄。李队长命令两名消防战士背上氧气瓶冲进了火场,按房主叙述的方位,找到了烧得残缺不全的人民币。
由于现场无消防栓,取水困难,消防车自身带的水将近用尽时,由两辆载水车,10名战士组成的供水编队及时赶到现场,两编队密切配合,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灭火任务。
火熄了,房子却烧得面目全非了。在南湖区和郝家村社区两级党委的调度下,本社区台家村建筑队联合其他几个村的建筑工,经过短短三天的苦战,四间红瓦房重建如新,原来的木制门窗换成了优质的铝合金双玻璃门窗。从救火开始到清理灾后垃圾,到调集建筑队,再到新房完工粉刷墙体的八天里,刘增礼全天候靠在现场指挥作业。
在重建新房的同时,党委还对李新家进行了经济救助。据刘增礼介绍,灾后第二天,南湖区和郝家村社区两级党委成员都对李新一家进行了捐款。其中郝家村社区党委书记吴金国,除自己在党委成员中进行捐助外,其爱人和儿子又单独进行了捐助。在社区党委领导的倡议组织下,本社区十个村党支部的成员都自动捐了款。村党支部负责人倡议时,提出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捐助,但一人有难万人帮,全体村民踊跃参与,最后每户都捐了款。
刘增礼介绍,李新家受灾后,村党支部向在社区党委挂职的民政局领导申请了相应救助,市民政局很快决定给李新家捐助三千元现金,再救济三套被褥和三身棉衣。村委也救助了三套被褥和三条棉裤。
采访中,李新老人感激万分:“受灾之后,各级党委、村党支部、村里的老少爷们都捐款捐物,解决了家里‘塌天的困难’。共产党的恩,我永远报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