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地的位置:首页 > 四库资源 > 身边榜样典型库 > 学先进 争先锋
今天:
抗战英雄冷永彬:舍生报国 无私奉献
发布时间:2015-11-05 14:32:51 浏览次数:548

210A0168.JPG

冷永彬

我很感激政府对我现在的照顾,抗战70周年快到了,想着长眠在地下的战友,看到现在国家的发展,我们当初的牺牲值了。已经93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的冷永彬时激动的说。

 冷永彬,祖籍安徽利辛县,现居山东省诸城市皇华前郝戈庄村,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入党,在新四军第二师担任过指导员,当时陈毅任军长,罗炳辉任第二师师长。曾参加过多次对日作战,经历过对日高邮战役和田塘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涟水战役、孟良崮战役以及解放南麻、临朐、诸城等大小战役上百次,1947年负伤,1948年转业留在山东诸城,系一等革命伤残军人。

 和我们两个小时的交流中,给我们讲述了他从军9年的革命经历,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老人记忆最深的是抗战时期的高邮战役,战斗结束,他所在的连队伤亡大半,仅25人幸存,现在仅他一人在世。

 高邮战役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这也是抗日战争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1945年12月19日-26日,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华中野战军第七、八纵队和地方武装,新四军华中军区坚决执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部队受降,对拒绝投降之日伪武装坚决予以消灭。在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和指挥下发起高邮战役,四军华中野战军在高邮对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

   日军在1938年侵占高邮之后,数次加修工事,使其层层坚固,这里驻有日军独立混成第96旅团2个大队约1000人,伪军第二方面军第42师7个团,共约6000余人。日军认为,高邮地形险要,又有重兵把守,再加上国民党顽军撑腰,态度非常骄横,对新四军送去的投降通牒置之不理。这里也是国民党向华中解放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淮安、淮阴地区进攻的必经之路。当时国民党声称:“运河是道大门,高邮是把大锁,只要占领高邮,就等于打开了大门之锁,就可以长驱直捣两淮,置共军于死地。”

   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主力第7、第8纵队及地方武装共15个团,采取攻城与打援的战法,向高邮、邵伯之敌发动进攻。战至20日晨,第7纵队攻占邵伯等地,歼敌近1000人,切断了日伪军南逃之路,并沿邵伯、丁沟之线构成对扬州、泰州国民党军的防御。与此同时,军区特务团攻占车逻,第8纵队扫清了高邮外围各据点,日伪军全部龟缩到城里,加修工事,准备顽抗。21日,第8纵队兵临城下后,一面积极准备攻城,一面以日本人反战同盟和朝鲜解放同盟盟员为骨干,大力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

   1945年12月25日晚,第8纵队攻城突击队乘漆黑雨夜,在强大炮火支援下,从南、北、西三个方向攻城。第68团第1营以云梯登城突破南门后,受到敌子母碉堡群火力封锁,前进受阻,一连战士戴文祥立即迂回敌侧后,利用死角,连续攻下7个地堡,扫清了前进的道路。第64团从城北面攻击,第1营的第2、第3连,夹着西北城墙角的两面向上爬。第3连突击班长袁金生,带领全班从城北趟过护城河,像一阵风似的把云梯靠到了城墙上。战斗组长蒋万金眼看快爬到城头,敌人突然伸出了钩镰枪。在千钧一发之际,突击队的手榴弹在城头爆炸了,吓得日军赶忙逃开,突击班乘势跃上了城头,首先打开了城墙的缺口,并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坚守在城头上。接着,第2连从城角西边爬上了城头,正当敌人组织反扑时,第3营及时赶到,紧跟第1营之后迅速登城,并向纵深发展。这时,第2营也从北门爬上了城墙。敌人的防线被突破了,经过激烈巷战和七八次反复冲杀,敌被迫从城西半部龟缩到了城东半部。

   第8纵队的第64、66、68共3个团,出其不意地分别从城北、城东、城南3个方向,向高邮城发起了猛烈攻击。从西门攻城的64团的战士们利用雨夜,隐蔽接近到城墙脚下,眼看就要爬到墙头,敌人突然开枪,让人措手不及。幸好战士们更快,人未到,手榴弹已扔上城头。由于后续攻城部队没跟上,突击班与敌人之间的一场白刃战随即展开。很快新四军主力登上城墙,猛烈的火力压向敌人。

   战斗到26日下午4时,日军司令部已在我方包围之中,眼看大势已去,日伪军不得不放弃抵抗,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奇大佐终于缴械投降。

   从19日晚到26日,高邮战役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速战速决,取得辉煌战绩。时任侦察科长严振衡在回忆录中说,高邮之战,我军以微弱优势,经过激烈的战斗,以伤400余人,亡200余人的代价攻克坚城,歼敌5000余,其中日军1100余,缴获各种火炮61门,枪支4308支,歼灭和俘虏日军之多,缴获枪炮弹药军械物资之多,在华中抗日战场上也是为数不多的。 

   1948年负伤转业后,组织上安排过他南下,安排过到地方供销社工作,由于家庭和身体原因,他选择了留在了诸城市皇华镇前郝戈庄村,担任村调解主任,从事民政和调解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多次获得县市司法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95年获得司法部表彰,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和孙子都参军入伍,继承传承者一名老党员、老军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页面版权所有:中共山东省诸城市委组织部  电话:0536-6113397  地址:诸城市府前街2号
鲁ICP备12001482号 管理入口